行业新闻
全面推进甘肃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时间:2016/03/04    浏览:

    2016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也是全面落实甘肃省档案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应在总结“十二五”档案工作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导档案工作,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中全面推进档案事业发展,努力实现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结“十二五”档案工作要一分为二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档案局的精心指导下,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契机,转思路、强基础、促提升,在解放思想中求发展,在服务大局中提层次,为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政策落实,增强档案工作发展活力。近两年,甘肃省档案局馆把落实《实施意见》作为全省档案工作的重点任务,坚持抓督查促落实。由省委督查室牵头、档案部门配合,在全省共督查了148家单位。省档案局制定了《甘肃省档案工作年度考核办法》,连续两年对全省14个市州、108家省直部门、71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全省科学发展观业绩考核范围。从目前情况看,《实施意见》中的许多政策大都落地见实,档案工作发展活力逐步增强,重视档案工作的氛围逐步形成。

    抓基础夯实,增强档案工作内生动力。一是馆库建设有了重大突破。陇南市档案馆新馆投入使用,嘉峪关、武威、天水、白银、甘南5个市州档案馆建设列入当地建设规划。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和灾后重建的36个建馆项目中,有32个建成或在建,有5个县市区自筹资金新建档案馆。全省综合档案馆面积由“十一五”末期的11.5万平方米增加到17.7万平方米,各级档案馆的条件得到改善。二是资源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各类档案资料200余万卷,馆藏达1000万卷(件、册、盘),与“十一五”末期相比增加25%左右,实现了全省珍贵档案征集的历史性突破,使馆藏档案年代提前到汉代,并将《甘肃秦汉简牍》列入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抓规范管理,增强档案工作发展的效力。到“十二五”末,全省档案工作规范化认证率达到30%以上;创建全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3个,农村、社区建档率分别达到100%和80%,有119个乡镇1036个行政村被列为农村档案工作示范点,林改档案规范化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抓开发利用,增强档案服务的影响力。配合抗战胜利70周年,编辑出版了《甘肃抗战实录》,全面反映了甘肃抗战历史;配合“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电视片的拍摄,有效提升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编辑出版各类史料700余种。对涉及“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双联”行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等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的档案提前介入收集整理,对1652个建设项目档案进行了专项验收,做到项目建设与建档同步。

    “十二五”时期,全省档案事业受社会的普遍重视程度不够,档案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档案馆库建设依然滞后,档案信息化进展缓慢,干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在“十三五”时期重点解决。

注重“四性统一”,坚持“七个推动”

    “十三五”是甘肃省实现扶贫脱贫目标、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全省档案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要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以加强“五个体系”建设为重点,实现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注重把握好一致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四性统一”。今年,全省档案工作要坚持“七个推动”,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省委办、省政府办《实施意见》和《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根本,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推动,进一步创新档案工作机制和内部机制,依照农村、城市、机关等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切实改进档案工作的领导体系和指导体系;鼓励市州所在区和省属企事业单位联合建设档案馆,市县档案部门、文化部门、文物部门共同合作,建设多馆合一的文化大厦;鼓励集中办公的党政机关建设机关文档中心,对档案机构和人员进行有效整合;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因地制宜实施“村档乡管”,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民间档案文献的申报、调查、采集、展示、研究等工作;对一些有影响的艺术家和收藏家的档案,可在档案馆设立专门档案室,逐步把社会档案纳入国家综合档案馆管理范围。

    二是坚持法治推动,全面提升依法治档能力。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加强档案立法工作,及早开展《甘肃省档案条例》的修订和完善;制定《全省档案系统“七五”普法教育规划》,继续开展“档案与档案法制知识竞赛”活动;继续在全省范围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确保省委办、省政府办《实施意见》全面落实。

    三是坚持典型推动,全面促进档案工作开展。今年,要在抓好高校档案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机关和企业档案工作的推动上,实行现场观摩、典型带动,促进机关、农村和企业档案管理提层次、上台阶,在示范点建设中既要注意培养典型,又要注意抓点带面,防止只搞盆景、不造园林的形式主义。

    四是坚持质量推动,全面提高档案规范化水平。一要抓调整,要丰富和优化馆藏档案,切实加大对各种民生档案的收集和整理。二要抓规范,从今年起,所有机关文书档案必须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套进馆,要把质量标准贯穿到整个档案工作中。三要抓管理,做到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提升。四要抓制度,依照农村、城市、企业、科技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特点,加快制定档案工作意见,建立规范标准。

    五是坚持项目推动,全面夯实档案事业发展基础。要抓好“十三五”期间国家实施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馆项目、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和开发项目、甘肃档案大厦、甘肃简牍档案馆等建设项目,对一些已经协调到位的项目,及早做好可行性论证。同时,加强项目监督,“十二五”期间没有完成建馆任务的要加快建设进度,决不允许任何部门、任何地方挪用建设资金,一旦发现严肃查处。

    六是坚持人才推动,全面强化持续发展能力。今年,将有计划地派送部分市州档案局长到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进行教育培训,选派百名市县局长分批到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学习先进;计划举办10期培训班,培训约2000人;在人才引进方面,将有计划地引进档案信息、编研开发、档案科技项目等方面的急需人才,着力提高全省档案部门科研能力、开发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七是坚持开放推动,全面提高服务发展的竞争力。今年,将配合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完成“甘肃记忆”“历史将永远铭记”2个大型展览的布展工作,出版《红军长征在甘肃》;加强与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建立市县档案对口帮扶工作;与西北民族大学信息中心合作,建立档案大数据平台,筹划建立档案资政中心;在今年即将召开的敦煌国际文博会期间,将与国家档案局共同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档案学术研讨会,深入挖掘地域档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