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登录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400-138-6969

【奋斗者】系列报道④拒绝看客 做奋斗路上的“裸奔者”

时间:2017/05/11    浏览:

       一个人的青春应该怎样度过?在价值多元的当下,是沉浸于自己的“小确幸”,还是去拼搏奋斗?在上海数据处理中心,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梦想、敢担当、讲奉献,用拼搏和必胜的信念诠释青春的真谛与内涵。

 

       杨子:奉献,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全身心的付出。
       杨子是安徽肥东人,去上海数据处理中心之前,是在天津项目工作。杨子说,当时在工作群里看到上海数据处理中心一期项目的体量时,非常吃惊,“这个项目太大了,从没有接触如此大体量的项目,当时大家都在寻思,谁可以参与。当接到信息,通知我要参与这个项目时,又是一阵吃惊。”杨子接到通知后,只身来到上海,“面对这么大的场地,心里感到莫名的惶恐。”摸不着头脑,“应该怎么做?”、“我们行不行?”这是杨子进入上海数据处理中心心里面临的两个最大的疑问。
       随着时间推进,杨子对项目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从体量到工期,再到人员。凭借天津项目的经验,对上海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进行逐步分解。从最初的惶恐,过渡到了得心应手,这其中的艰辛和付出,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清楚。

 


杨子在和同事交流工作


        “做事情,我们不能总是想着害怕、说着害怕,也不能总是顾虑。”杨子说。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和尽最大的努力。一旦把事情做了最坏的打算,在考虑上会更加周全,等到真正做下来的时候,不至于出现最坏的结果。只要努力,事情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正如去年火遍网络的“先挣它一个亿”。看似不可能的目标,但逐步分解到每个人的时候,也就没有那么恐惧了。拿上海项目来说,将总体量分解到每个人、每一天,平均计算下来,其实也就是每个人每一天多增加500页左右。这就是目标,当我们团队所有人心中的目标一致了,收获的结果肯定是成功。
       杨子说,在上海项目,印象最深刻的是始终觉得时间不够用,除了工作,只剩下吃饭和休息。晚上回到宿舍后,还要召集大家总结当天的工作情况,了解工作进度,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很多次开完会已经接近凌晨了。“每天晚上睡不好,失眠,因为一歇下来,脑海里总是想到第二天的事情该怎么去做,能不能完成,那段时间真是太折磨了。”

 

上海数据处理中心档案数字化加工现场


       如今,每天回到宿舍总结当天的工作,已经从惯例变成了一种习惯。总结会也由最初的只谈工作延伸到员工的心理疏导。之前就曾出现一些优秀的员工,环境带来的工作压抑,没有及时疏解,导致员工离职,非常可惜。所以在此后的总结会上,关注员工心理动态,也成了一项主要工作。
       “奉献,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全身心的付出。”杨子说。“曾经有人跟我说,一天扫描的极限在4000页,我说不是,我说平均能做到4500到5000页,不是什么极限,在上海项目上,问任何一个扫描的员工,扫描的极限是多少,没有人会说8000页以下,因为我们有人能做到10000多页的。如果去问那些扫描产量10000多页的员工,扫描的极限是多少,他们同样不会定量回答,因为目标永远只是一个方向,不是终点,只要全身心投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任晓燕:拼搏,与年龄大小无关。
       任晓燕,75年生人,来自安徽淮北,从事拆分工作。在上海项目上,没有因为年龄关系而落后于其他同事。工作上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精通,业务能力不比年轻人学得慢。当然,这些都是以拼搏为前提的。
       “以前装订都是采用电钻,但是缺点非常明显,一是效率太慢,二是钻出来的孔形不标准。所以现在改用锥子。”有一次操作失误,带倒钩的锥子锥到了任晓燕的手指,拔不出来了,当时鲜血直流,费了好大的劲才将锥头用手指上拔出来,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在任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不服输的韧劲。”这是大家对任晓燕的评价。赶工期时,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还能熬得住,而对于四十岁的任晓燕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挑战。但是,在她的眼里,这根本就不算是挑战。工作起来,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

 


工作中的任晓燕


       “我觉得拼搏就是在自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勇往直前。不管是为了公司还是个人,都不能因为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后退,打退堂鼓。前期刚来的时候,各方面都不太适应,就萌生出了不想继续干的想法,不过我心想,就算再辛苦,再累,付出总是有回报,拿到手的工资再怎么也比在老家强,而且要多很多。之前在淮北项目时,离家很近,也能兼顾到家庭,现在在上海离家远了,想孩子了,就在下班后稍微空闲的时候和孩子视频说说话。”去年项目工期太紧,十一国庆放假回去过一次,加上过年一共也就两次。

 

上海数据处理中心档案数字化加工现场


       任晓燕说。“我觉得拼搏,与年龄大小无关。”是的,拼搏是一种信念,能够在逆境中支撑心中有梦想的人继续走下去。任晓燕心中有梦想,所以她把上海数据处理中心当成了家,将这个团队当成了家人,她用这种勇往无前的精神感动大家,一起拼搏,她所做的这一切,与年龄确实无关。

 

       尚永圣:必胜,是狼性团队必备的信念。
       尚永圣,2016年10月份进入上海数据处理中心,从事过修图、录入,目前承担扫描工作。“之前没有接触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正常情况下每天能做到5000页左右。”现在,尚永圣除了完成自己的日常作外,还担任新员工的培训工作。

 


尚永圣正在进行扫描工作


       “他在人员培训上做了非常大的贡献,经过他带过的人,上手快,而且非常能够出成绩,能吃苦,能拼。”尚永圣的同事给出了这样评价。当问到,带过的新员工中有没有比较笨的,他笑着回答,“没有”。尚永圣的付出,为上海数据处理中心的人才储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工作中,他尽职尽责,黑白文件的扫描要比彩色文件慢很多,因为每一张图片的色彩的比值不同,基本上扫描每一张图之前,都需要重新设置比值,才能保证扫描出来的文件有高质量。“慢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达到客户的标准。”尚永圣说道。

 

上海数据处理中心档案数字化加工现场一角


       尚永圣说,“我对必胜的理解是一定要有‘狼性’,首先是自己要做到第一,然后做到与同事之前抱团共进退,这样才能做到必胜,个人的胜利,永远只能代表一个人,我们要把个人的优势转化为整个团队的优势,这样才能保持胜利。在同行业中,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跟上,而是超越。很庆幸能有这样的平台,也感谢集团能够给我这样的机会,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在上海数据处理中心,杨子、任晓燕、尚永圣以及所有“宝葫芦人”,他们拒做青春路上的看客,而是选择做一名奋斗的“裸奔者”,用行动谱写别样青春。